对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8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 市人力社保局
发布时间: 2023- 07- 14 17: 03
浏览次数:

钟美鹏

您在市届人大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发挥就业保障托底作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我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措施。人社部财政部《关于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124号)规定,“通过组织参加职业培训、推荐企业吸纳、帮助灵活就业、扶持自主创业等方式,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对仍然难以实现就业的,可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范围”。因此,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主要通过企业吸纳就业、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支持自主创业等方式,公益性岗位就业不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的主渠道。

一、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储备规模,依托“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数字化应用平台,实行“一对一”对接,精准锁定困难家庭成员中就业困难人员底数和需求,提高公益性岗位安置率。对各县(市、区)落实公益性岗位安置情况实施动态监管,并列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2022年市新储备开发公益性岗位1374(完成全市目标任务)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985人。2022年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7210人,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59亿元。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

公益性岗位就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是一种就业兜底帮扶举措,并非更高质量就业形式。以下三方面因素导致公益性岗位吸引力不强,就业困难人员更愿意直接领取失业保险金或实现灵活就业方式等获取更优厚收入或更体面工作。一是公益性岗位政策有局限性。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为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标准原则上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我市岗位补贴政策已按最高标准,以嘉兴最低工资标准全额给予补贴)。目前各县(市、区)开发公益性岗位的主体大多为基层村(社区),没有额外财政保障,其给予安置到岗人员只能以2070元/月为工资报酬,与未就业直接领取失业保险金1863元/人)相比差距较小。二是就业困难人员倾向灵活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我市几乎所有的失业人员寻求认定就业困难人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588.9元/月),灵活就业比公益性岗位就业更加自由且报酬丰厚。三是残疾人有更为优惠的政策支持。未就业的持证残疾人往往还未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就已被企业争招用以享受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退费(按比例就业政策)和吸纳残疾人就业退税优惠(集中安置就业政策)。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拓宽公益性岗位安置渠道。实施《困难群体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六个一批”计划,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更多开发河道保洁类、绿色生态类、社区服务类等岗位,充实公益性岗位储备名录库。对补贴期满后通过其他渠道仍然无法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再次按程序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2023年全市计划新储备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个以上,拟定6月2日在全市统一举办公益性专场招聘活动,通过报纸、人力社保局公众号等新闻媒介深入宣传。

(二)排摸就业困难人员需求。主动对接残联、民政等部门组织针对性调查排摸和数据比对,全面摸清登记失业的低保、低边人群和未就业的持证残疾人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符合条件的及时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并优先推荐公益性岗位精准提高公益性岗位安置率。

(三)提升在岗人员技能水平。对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实施个性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岗位性质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意愿和服务需求,确定培训方式,尽快提高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的就业能力和技能素质。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626

    (联系人:胡润嘉     联系电话:8222891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