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29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 市人力社保局
发布时间: 2024- 10- 15 10: 57
浏览次数:

陈敏红代表

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提高女性生育支持,改善女性就业环境的建议》收悉。经商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总工会,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促进女性就业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全国两会精神,高度重视女性就业工作,优化政策措施,搭建平台载体,提升服务效能,大力支持妇女就业创业,全力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一)促进女性稳定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先后出台《就业创业“共富十策”实施方案》(嘉就发〔20232《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就业创业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嘉政发〔20241提出了促进妇女平等就业、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优化妇女就业结构、促进女性人才发展、保障公平劳动报酬和劳动安全健康等目标,并从“稳、促、拓、兜、提”五个维度提出30条政策措施,提升就业政策精准度和引导力建立女职工生育成本分担机制,明确了女职工产假期间社保补贴政策,2023年全市共申领女职工产假期间社保补贴609.34万元,涉及企业1095家,惠及产假女职工1849人。抓好做实普惠托育服务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备案托育机构417家,提供托位2.4万个,千人托位数达4.33个,在全省率先实现普惠性托育机构镇(街道)全覆盖。

(二)拓宽女性就业渠道。人力社保、民政、妇联、工会、残联等部门每年联合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架金桥·促发展”等就业和创业促进活动,为求职女性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创业服务。创新打造“1+9+73+X”灵活就业服务网络,着力构建“15分钟零工服务圈”。全年已建成零工市场21个,其中,嘉善县开发长三角“零工电子地图”,广泛吸纳“周末工程师”和“假期专家”,缓解县域重点产业“高精尖”人才稀缺等发展难题南湖区积极探索妇女灵活就业新模式,与当地餐饮、婚庆等行业协会合作,推出“妈妈零工”服务品牌推动妇女“家门口”灵活就业。2023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755场,服务企业1.85万家,服务女性求职者约7万余人;发布妈妈零工岗位超1000个,“妈妈零工”队伍已发展至800余人,相关企业人工成本下降2%以上。

(三)提升女性高质量就业。激发创业活力,迭代《嘉兴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通过放宽申请条件、扩大申报对象、降低贷款利率、加大贴息力度等举措,进一步发挥金融促进作用2023年,全市为妇女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笔,金额3128万元,发放各类创业补贴90笔,金额282.27万元。加强妇女职业技能培训,会同妇联、卫健部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育婴托幼行业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新增养老护理员、育婴员、保育员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等服务行业技能人才0.91万人兜底精准帮扶,印发《关于实施困难群体就业精准帮扶行动的通知》,依托“重点群体就业”数字化应用,为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困难及残疾女性提供“131”全周期就业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送、1次技能培训,进一步健全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对困难家成员提高服务频次,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制定“一人一策”分类援助计划。截止目前, 各类重点群体帮扶率达99.6%。

(四)保障女性安心就业。积极发挥政策法规保障女职工平等就业的权利。我市自2015年起已将“严格落实女职工权益保护相关规定”纳入嘉兴市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考核评价、高质量就业示范企业认定培育等工作指标。加强用工指导,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把女职工权益保护作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重要内容。加大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力度面向社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信息发布工作的通告》,重点整治企业通过抖音平台、非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时存在就业歧视内容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营造我市公平有序的招聘环境,提升用人单位招聘效果和应聘人员的求职体验,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的合法权益。2023年,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3773份;实地检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19家、用人单位1000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虽通过法律、政策、培训和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致力于提高女性的就业率和职场地位,但是女性总体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尤其在全面放开生育政策背景下,生育适龄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利和劳动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不足。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提出的建议,通过政策支持和社会服务的改善,提升女性在生育和就业方面的支持,同时促进整体就业环境的优化。

(一)完善多领域生育政策举措。认真贯彻落实人社部门关于试行企业女职工产假期间社会保险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浙人社发〔2022〕85 号)精神,加强协同配合,确保政策执行到位。积极优化“浙有善育”改革,研究出台区分生育“一孩”和“多孩”制定的不同城乡居民医保补贴政策,降低少儿缴纳居民医保的缴费标准,切实减轻生育多孩的城乡居民医保缴费负担;同时建议省医保局出台政策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生育保险报销范围,切实减轻借助辅助技术生育人群负担,强化对参保女职工的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的保障关于建议中提到的探索通过税收调节政策分担企业的用工成本,由于税收政策的制定权在国家层面,我将在调研基础上积极向国家反映情况。

(二)优化多类型劳动用工模式。积极落实生育休假制度,保障职工生育权益和健康权,帮助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促进公平就业和职业发展。充分发挥集体协商作用,推动落实女职工生育福利待遇和休假制度。进一步引导女职工较多的企业进行专项集体协商,倡导设置对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和生育意愿有益的条款,如根据女性员工在孕检期、哺乳期、养育期等不同阶段的特殊情况,设置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弹性工作制度,在保证员工按时完成规定工作任务或固定工作时长的前提下,给予员工更加灵活、自主选择工作时间的权力。

(三)提升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研究制定我市《关于推进用人单位托育服务工作的实施细则》以构建全链条、一体化善育服务体系为切入点,不断强化婴幼儿健康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完善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托育服务机构备案、开设托班幼儿园登记工作,推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支持县(市、区)在满足3-6岁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学位有富余的幼儿园开设2-3周岁幼儿托班,切实履行好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指导意见规定的工作职责,协助建立科学的育儿指导服务网络,尽力提供普惠可及的育儿照护服务

(四)促进高质量就业提技增收。积极整合资源,根据职业变化需求和妇女从业人员特点,为全职妈妈、待业妇女、困难女职工等就业群体实施电商直播、收纳编制、美妆美食等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妇女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大力推广南湖区“妈妈零工”服务模式,引导餐饮、美容美发、婚庆等行业企业开发更多灵活就业岗位,搭起女性家门口就业“新桥梁”。进一步放宽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申请条件、扩大申报对象,降低贷款利率、加大贴息力度,充分发挥金融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作用。

(五)强化多渠道就业权益维护。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咨询,进一步普及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促进女性公平就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社会氛围。坚持“日常巡视、专项检查、举报专查”的监察执法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规范劳动用工和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督促用人单位遵守有关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性别歧视内容等规定,争取彻底杜绝违反女职工特殊保护要求违法行为的发生,全力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营造女性公平就业良好氛围。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51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