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7万以上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项目半年度进展情况 |
信息来源:
市人力社保局
发布时间:
2025-
08-
01
14:
37
浏览次数:
|
一、当前推进情况 市人力社保局始终坚持把重点群体就业作为就业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靶向施策、提技赋能、阵地前移,精准助力重点群体就好业、好就业。今年以来,在全市集中推行精准帮扶“三式九法”的基础上,探索迭代重点群体基数动态更新机制,建立重点群体定期排查回访机制,已累计主动服务重点群体11.53万人次。截至6月30日,全市已为55592名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完成目标任务的70.84%。 二、优秀典型做法 (一)靶向施策强机制,就业帮扶更精准。健全“省、市、县区、镇街、村社”五级联动就业帮扶工作体系,深化“数据跑腿+铁脚丈量”双轮驱动服务模式,对重点群体精准画像并“上云建档”,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全周期帮扶记录,主动推送个性化、定制化“就业服务大礼包”。不断完善“1131”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机制,打造精准帮扶“三式九法”,探索“AI+”智能帮扶模式,海宁市“深化重点群体就业综合帮扶改革”入选2025年全省人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试点项目。 (二)提技赋能优结构,技能培训更高效。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发布全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深化“技能+学历”双提升行动,面向在嘉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展与所学专业相近的技能培训和技能评价,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发展订单式培养和学徒制培养,桐乡市创新设立“技鑫学堂”,推行“精准选拔-阶梯培养-双轨发展”培养模式。 (三)阵地前移提质效,闭环服务更靠前。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六个一批”计划、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八大行动”,创新就业“预服务”,开展“预见未来的你”大学生城市体验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第一课”等活动,推广就业见习“域内基地+域外飞地”模式,推行“实训-见习-就业”链式服务计划,打造专业化、流程化、品质化的“见习就业直通车”。立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支持扩大灵活就业渠道,构建全域覆盖、突出重点的“6+3”灵活就业全链服务模式,提供高效闭环灵活就业服务,大力拓宽重点群体灵活就业增收渠道,有效保障灵活就业权益。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不断丰富精准帮扶举措。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探索利用AI技术提供在线客服、简历生成、职位描述等,构建“数据采集-人岗匹配-服务延伸”的AI+链式应用流程。 (二)不断强化数字平台开发。推进嘉兴人力资源大市场“乐业在嘉”场景建设,分类归集岗位数据并实现智配和推送,完善“10+2+1+1”人岗精准匹配模式,通过数字赋能打造智慧就业帮扶新引擎。 (三)不断优化就业公共服务。围绕“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大力实施“近享好就业”专项行动,依托各级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驿站)、“好就业”服务站点、党群服务中心等,打造立体化就业帮扶工作体系,畅通“15分钟就业服务圈”微循环,切实提高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质感。
(群众咨询电话:0573-82228902,联系人:许云海) |